昆明三县区5万余建档立卡劳动力返岗就业
- 时间:2020/3/18 16:31:44
- 来源:
- 浏览:206
信息来源:昆明市人民政府
拿上口罩、手套、消毒液,填完3张承诺书和申请表,家住东川乌龙镇大水井村的文仁荣坐上外出务工的专用大巴,此行目的地是江苏,他将在当地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公司工作,包吃包住和可观的工资,让他对此行充满期待。
3月6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贫困地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
前不久,昆明市出台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及边缘户劳动力稳就业保收入十条措施,其中第一条就是鼓励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一人务工就可维持全家的开销,而就业也是民生基本所在。“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一直在家闲着没有收入,非常着急,全家的开支全靠我外出挣钱,这次去江苏务工解决了我的大问题。”文仁荣高兴地说。
十条措施还包含主城区精准帮扶、开发临时性“扶贫特岗”托底安置、鼓励返乡创业、加强劳务协作、鼓励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鼓励人力资源机构参与转移就业工作、加大技能培训扶持力度、关注疫情后期贫困人口收入、统筹资金保障。
建档立卡劳动力到广东、上海、江苏等地,远走的前提是“摸排精准”“输出有序”。
昆明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程幼昆介绍,对全市返乡农村劳动力信息进行统计,做到家庭人口状况清楚、就业情况清楚、就业意愿清楚、技能水平清楚、培训愿望清楚、文化层次清楚的就业信息“六个清楚”,确保动态管理,精准推介岗位信息。劳动力上岗之前,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围绕就业意向、培训意愿和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分类制定实名制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式,以工代训、定岗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在禄劝九龙镇三七种植基地,一片耕种的繁忙景象,近300名村民投入到三七采挖、分拣和拆棚工作中。
当地政府引导该三七基地复工复产,积极沟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由村委会牵头对各村劳动力进行排查统计,并按照年龄、能力、适合岗位进行分类指导。村民张德凤介绍,他家两口子去年开始就在基地做季节工,一个人每天70元的固定工资,两人在基地做一个月的季节工有4000元左右收入。现在按斤计算分拣三七,每人每天可以赚到130元,待三七采摘结束,今年可以有6000元左右收入。
东川易地搬迁安置点有许多劳动力由于要照顾家庭只能就近就业,而一些患有疾病的劳动力只能安排简单、易操作的工作内容。“针对这些劳动力,东川因人施策,安排不同的岗位让他们实现就业。”东川区人社局局长徐昌凤介绍,对达成就业意向的搬迁人员,由就业服务小分队和移民新区党工委同步做好面试、体检、入职手续办理等对接服务工作,快速输送到用工单位上岗。针对部分搬迁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或重病患者等情况难外出就业的,通过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安排从事保洁、门卫,开展就业援助。对家中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暂时无法远出就业的,鼓励区内用工企业定向招用,同时在搬迁点附近建设扶贫车间,引进代加工企业帮助“家门口”就业。
“多方位开发就业岗位,多一个岗位,建档立卡劳动力就多一份就业的希望。”程幼昆介绍,以实施“百企万岗”入昆计划、“百千万”劳务输出工程为载体,开展劳务协作,开发省外岗位。同时,充分发挥主城区精准帮扶作用,提供有效就业岗位信息8万个,帮助3个摘帽县转移就业和接受安置农村劳动力7500人,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6000人。引导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开展互联网招聘及远程面试,拓宽贫困人口就业门路。开发就地就近岗位,依托当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孵化基地、扶贫车间、专业合作社等项目,积极开发适合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岗位,并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实施帮扶安置,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大龄劳动力、残疾家庭劳动力和有重病患者家庭劳动力,适量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进行安置。
目前,昆明3个摘帽县共有建档立卡劳动力17.43万人,有就业意愿的有14.16万人,已返岗就业50428人。(昆明日报 记者张星宇)